打开塑封着的《丰收》,掉出来一本小黄册子,题名“宁远不远”。小册里收录了关于这本书的几篇书评和宁远的“顺产日记”,我是先从这个小册子开始读的,实际上这样很不好,先读书评会让别人的阅读体验影响到自己的阅读感受,但小册里有美女照片,翻着翻着就翻完了。哩噜的书评写的最好,不愧是和宁远朝夕相处的闺密,说出了宁远的本真底色。再就是“顺产日记”很好,真实的回放。
宁远,不远!
去成都参加书博会时,和宁远的距离,真不太远,新会展中心、白夜,都有她的活动,也都有我的涉足;她的一些朋友如何小竹、西门媚等,也是我的朋友;但真正让我觉得不远的是,她对乡村的眷恋。这一点深深触动了我的乡村情结。
童年的我,野生在江南某小渔村,一大家子人住在一间小平房里,觉得好挤。还好房子后有超大的菜园,这里是我童年的乐园。
菜园里,种着东、南、西瓜;白、花、油菜;土、黄、豇豆;还有甘蔗、苹果和李子,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瓜菜豆。
另有一个简易的茅坑,坑里的大小便混合物是菜园成员们的营养,臭臭的,飘臭满园,却记忆深远。一块超大水泥板,因为常年洗衣服而变得光滑无比,冰凉透彻,是我夏天的凉床,一躺,就过了童年。
如今,我生活在城市,而且是大城市。虽住在郊外,有些许乡野的气息,但只能想象着“在乡野听风的记忆”。这是宁远为《丰收》第一篇文章起的标题,从这些“记忆”开始了一段“乡野”漫游。
小时候,别人说我是乡下孩子,我觉得很委屈。长大后,我总说自己是乡下孩子,愿意与人分享我的乡下童年趣事。说到底,我就是个乡下孩子。阳光美丽的宁远,也在开篇亮明,“我想,我始终还是个乡下人”。
乡野记忆总也说不完,乡野童年总也回不去。
于是,就在现实中寻找一个乡,一片野。就这样,宁远在梅林租了个院子,也就有了“远远的阳光房”,过起了真正的乡野生活,于是她开始播种(《在幸福梅林播种》),享受绿色(《就像地里长出的草和蔬菜》),然后丰收(《丰收》)。羡慕宁远,在“远远的阳光房”,“睡在被黎明唤醒的梦乡”(《睡在被黎明唤醒的梦乡》)。
在宁远最新一篇博客上,《丰收》中的小贝壳结婚了。婚礼就在“阳光房”举办,看着小贝壳满脸幸福的样子,唯有祝福。
幸福大丰收!
0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