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
一个编辑的往事文档

和杨葵,我俩的关系还“过得去”,所以,他的新书《过得去》出版后,就寄赠我一本。这本小书,记录了杨葵作为一名编辑的15年生涯,回忆了他和“虎坊路甲15号”、“农展馆南里10号”这两个地标里的人和事。前者是他生活的地方,后者是他工作的地方。

对于虎坊桥,我是有特殊感情的,因为我服务的报馆,就是从这里诞生,我们当时的地标是“永安路106号”。创业阶段总让人记忆深刻,我们一群编辑、记者,游走在虎坊桥各个角落,寻找可吃的可玩的和可乐的,对于虎坊桥周边,不说了如指掌,也算是摸了个门清。虽然已经搬离多年,不时还会回去,找个熟悉的饭馆,吃上一顿,回味一下。

当时也知道中国作协的宿舍在这附近,但不知道是“虎坊路甲15号”,时过境迁,这个曾住过当年文艺精英的楼,如今也就是一栋普通的住宅楼了。但是,读杨葵的书,看他用平实的文字,日常的碎片回味这栋“名楼”里的人和事,就像是重新寻访这个被我惟一遗漏的虎坊桥地界的角落。

杨葵是这个大楼里的小字辈,随父亲而入住名楼,但是,邻居那些大名人,他不怕和人套近乎,毕竟都是“一个单位”的。所以,在他从事编辑不久,就去路翎家约稿,结果还把人拒了;帮舒群向陆宗达请教古文字;好酒的唐因和陈企霞;让好朋友唐大年他爹唐达成帮着引荐到作家社工作等等。最后,深情地回忆了父亲杨犁,他认为,父亲苦难的一生,是那一代人的苦难。

除了回忆,杨葵书中的“农展馆南里10号”和“我和我的作者们”则是他作为编辑的“文档碎片”,这个文档里,有文联大楼里的那些同事们,从老到小,杨葵和他们都挺热乎,从中,能感受到他在这个群体中是多么享受和惬意。还有一个“作者文档”,那就多了去了,20年后,他根据这些文档,讲述了一个编辑和作者的“谈情说爱”(沈昌文语)。从事编辑的人,从这些文字中能找到很多共鸣,因为我们每天,都要和这样那样的作者打交道,这些故事就是一部出版史之外的人情史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绿茶

绿茶

105篇文章 10年前更新

媒体副刊编辑,喜读书。编有《绿茶书情》电子月刊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