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【绿茶书情】:体育与文学的距离

体育与文学的距离

 

中国的大多数媒体,文体是一个部门,两个版面,通常也是在一叠内前后挨着。而在《新京报》,文体是两个部门,版面在不同叠不挨着,但这两个部门的人就像我们叫“文体”叫顺嘴了一样,挨得很近。原文化部的潘采夫跑到体育部做了主编,原体育部的编辑曲飞跑到文化部做了书评编辑;原体育部的阿丁和阿乙跑去做了出版,也算是从了文化。

我总感觉,喜欢体育的人远比喜欢的文化的人多,起码我身边的朋友是这样一个比例。而喜欢体育又喜欢文学的,则是很少的人。恰恰这很少的人,都集中在了体育部,阿丁、阿乙、曲飞、潘采夫,他们四位纷纷出了书,还有一些体育部的文学青年,还在体育部自由地文学着。

 阿丁是前体育部主编,出版了历史随笔《软体动物》,另有小说《顺从的令人发指》待出;阿乙是前体育部编辑,出版有小说《灰故事》和《鸟,看见我了》,随笔《寡人》等三部作品;曲飞是前体育部编辑,出版有世界史作品《逐陆记》两卷;潘采夫是现任体育部主编,出版有文化评论集《贰时代》,另有《八卦掌》待出。此外,还有曾分管体育的副总孙献韬,学历史出身的他写有《复辟纪:张勋传》等。

在《新京报》内部,经常有人开玩笑说,体育部的人比文化部的人有文化,虽然这没法量化,但起码从出书的数量来看,体育部的人的确超过了文化部。

阿丁的文学气质,从他写那些体育专栏就显露无遗,我曾应体育部之邀参与过一次“干杯”特刊,编专栏版,每天四位专栏作家,阿丁一个,然后是刘心武、蒋方舟、老六,按说后三位本来都是我喜欢的作家,但编着编着发现,阿丁文字最好,娘的。

他曾把他的小说电子版发给我看,小说叫《腐蚀动物》,他貌似很喜欢这个书名,辗转了很多地方,一直没机会出来,好几年了,终于听到他的小说异名为《顺从的令人发指》即将出版,为他高兴,更喜欢这个新书名。

而《软体动物》中那些历代的“软蛋们”,陪伴了好几天上班近一个小时的路程,虽是专栏结集,但我就是喜欢他的专栏,那些人物可以说被写的精准而到位,好看的令人发指,有没有。

我每天都会带至少一本书在包里,有机会的时候拿出来看看,而阿乙的书随时在手里,有机会没机会都在看着。不胜酒力的他,每次喝几杯就“屁屁红”,然后,就在包房某个角落睡开去。而酒后,也是他写作的最佳时间,他就是在这样状态下,写了《灰故事》中很多的“灰故事”。

小镇生活让他的故事和我产生很多的共鸣,然后,我就看到《鸟,看见我了》,喜欢书中那些奇异的小镇故事,以及故事背后的那些遥远而亲切的现场。他身上,已经具备了大作家的气质,我一直期待他的新作。他的随笔《寡人》还没看,也许是一种酒后的感觉,我不像他那样喝几杯就晕菜,所以,不和酒量差的人一般见识。

曲飞的范儿我学不来,唯有叫一声“曲爷”恰当,而当他一口气出了两本世界史的《逐陆记》,更让我觉得瞠目,而且,这个系列还将有下文。对于这个作品,用一个我不太习惯用的词,就是大气磅礴。

潘采夫和我多年在同一个部门,一起抽烟喝酒,就是没一起踢过球。我俩总互相吹,然后一起遭人鄙视,但这么多年了,我始终还认为他是中国最牛逼的文化时评编辑和文化时评作者。经常见他被毙稿后,不抓狂地写头条。也感谢他为“文怀沙”一事帮我游说多位上头,虽最终没说服了,但他随即跟上的评论及“少年文怀沙”头衔还是让《新京报》在“文怀沙”事件上没落了下风。

我们一起合作过很多专题,对于这个《贰时代》,我们只能用《八卦掌》,玩一种“文化迷阵”,这些,我们懂得。

文学和体育,是什么样的距离?貌似也没法这么量化。但他们几位为我们定制了一把尺子,量出二则之间的密切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绿茶

绿茶

105篇文章 10年前更新

媒体副刊编辑,喜读书。编有《绿茶书情》电子月刊。

文章